译者序二 自由自在

1999年,我第一次尝试安装GNU/Linux,这也应该是我第一次接触“自由软件”。这次尝试的结果就是让我损失了硬盘上积累的自从1994年第一次接触电脑以来所有的资料。虽然遭遇了这样的不幸,却仍然磨灭不了我的好奇心。1999年到2006年期间,我屡战屡败地安装过各种各样的GNU/Linux发行版,但最终还是选择了GNU/Linux作为我日常使用的操作系统。

2004年,我第一次接触Emacs编辑器。Emacs实在是个难以上手的家伙,好不容易通过Emacs内置的教程学到一点皮毛后,我就决定尝试把这份教程翻译成中文,造福后人。我向Emacs的邮件列表发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邮件,咨询是否可以由我来完成翻译工作。很快收到了两封回信,说CVS中已经有人完成了教程的中文翻译,会随着下一个版本的Emacs发布,并欢迎我对现有的译文进行审阅。

在继续学习Emacs的过程中,我终于认识了GNU工程,也才真正明白了什么是“自由软件”。后来我加入了GNU官方网站的中文翻译小组,在翻译GNU网站的各种页面和文章的过程中,对自由软件、GPL以及自由软件运动发起人理查德・斯托曼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008年5月24日,我参加了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的“哲思自由软件峰会”,第一次与斯托曼有了面对面的交流。除了他所使用的OLPC XO-1笔记本电脑让我垂涎欲滴外,他在现场所表现出来的强烈个性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会后,我请他在某本图书上签名的请求被他毫不留情地拒绝了,“这不是一本自由图书,我不能在上面签名。”斯托曼的解释非常干脆。

2011年的某一天,我在无意中发现,七年前回复我有关Emacs教程翻译问题的人之一就是斯托曼本人。我与斯托曼的这两次直接交流,得到了截然不同的反馈:对于向自由软件社区贡献自己力量的行为,斯托曼会给予热情的支持和鼓励;对于非自由的软件和图书作品,斯托曼的抵触毫不留情。

在GNU官方网站的中文翻译小组中,我和邓楠一度是比较活跃的两位成员。作为翻译小组的协调员,邓楠需要负责所有翻译成果的发布工作。我们的合作非常愉快,在2010年左右完成了GNU网站大部分二级页面的翻译工作。

所以,当邓楠邀请我跟他一起完成本书的翻译工作时,我马上就答应了。虽然这只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但是对于我这样习惯于技术言语的人来说,要把这么多词句组织得不是那么干涩,还是有着不小的挑战。中间的曲折故事暂且不表,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我们终于还是完成了这本书的翻译工作。

交稿前夕,正好斯托曼要来中国进行几场巡回演讲,我有幸在杭州与他进行了一次更深层次的交流。谈到本书的出版工作,斯托曼本人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甚至希望我们能立刻把这本书印出来在他接下来的巡回演讲中进行分发。同时,他也迫切地希望我们能够继续翻译出版他自己修订过的本书第二版的中文版。

由于本书英文版出版时间较早,书中所引用的很多网址如今都已经失效。不过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还是保留了很多失效的网址,因为即使对应的网页现在已经无法正常访问,但从网址本身也许仍可以窥探出一些有用的信息。

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陈冀康编辑在本书出版过程给予的帮助,正如本书作者在跋中所写的那样,在传统出版领域出版这样一本“自由”图书还是面临着不少的挑战。陈冀康编辑的耐心和执着,最终促成了本书。感谢好友贾征主动帮忙审阅了全书的内容,也感谢家人对我翻译工作的支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使用的是GFDL许可证,也就是说,这是市面上极为少有的一本“自由”图书。在GFDL条款的保护下,读者可以自由地复制、分发和修改本书。我们已经把全书的LaTeX源文件公开发布到网上,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了解、完善和传播本书内容的活动中。请访问http://www.freemindworld.com/faif获取本书的电子版本,并欢迎读者参与到本书第二版的翻译工作中来。通过读者与社区的共同努力,希望能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一步精雕细琢,完成一部至瑧完美的作品。今后如果你有机会见到斯托曼本人,不妨带上本书,他一定会非常乐意在这本记录他人生故事的“自由图书”上签名的。

李凡希

2014年5月于杭州

最后更新于